進入內容區塊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醫療與政策管理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成立源起

護理館櫻花
源起
        我國自 95 年起推動「經濟發展願景衝刺計畫」, 98年提出「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爾後109年進一步推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用以強化國家資通訊發展方案,期望醫療產業透過智慧、數位轉型與人才優化,平衡國內醫療資源分配問題,同時持續提升醫療品質,強化國民的健康照護。事實上,醫療照護產業現已成為國家新興產業發展之重點項目,而醫療照護產業如今迎向高度互通的數位資料交換與開放時代、安全的平台所促成的數位轉型,也正持續引領著醫療照護產業的跳躍性發展,相關產業價值鏈也應運而生。

       根據我國重點產業博士級科技人才供需現況調查,其中生醫產業整體聘雇博士中位數為2.27人,是所有產業中占比最高。由此可知,生醫產業明顯有博士人力的需求。此外,生醫產業需要博士人才需求之職務又以「研發人員」及「高階決策主管」為大宗。

        因應未來臺灣人口老化、勞動人力短缺、年邁失能病人行動就醫不便、居家醫療需求快速增加,衛生福利部已於日前做重要政策性宣布,將在未來數年內推行以下重大措施:
  • 重塑醫療體系: 檢討病房分類及功能定位;建構並推動社區化的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PAC)制度、居家醫療、長照醫療,及發展在宅醫療服務網絡;以及革新並優化醫院評鑑和醫療品質管理機制,落實新興傳染病之因應策略,並深化病人安全文化。    
  • 發展智慧醫療:政府會加強基礎建設和完善法規制度,增加彈性並加速推動結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雲端運算、數據運算等處理醫療大數據,並發展遠距醫療;醫學研究方面會鼓勵以偏鄕醫療、緊急醫療、防疫措施為主要切入重點的先驅創新模式;希望資訊端能設計符合人性需求的系統並確保資訊安全:再交由產業端協助研究結果轉譯。
  • 推動精準醫療:政府將健全法規及特許辦法,授權醫療機構、研究單位及廠商進行。由於精準醫療之發展必須立基於強大的資料庫,政府將結合產官學,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再藉由推動「精準醫療示範計劃」,落實精準醫療之臨床應用,建立個人化精準醫療生態體系。以外,政府也將推動因應「再生醫學」發展的前瞻法案。
  • 開展國際醫療:由於國內醫療市場己是紅海,大陸近年醫療進步快速,對岸原本需假外求之醫療需求未來極可能大幅縮減;因此,政府擬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東南亞「華僑」為標的族群。未來,政府會成立民間基金會,推動南向政策,將來甚至可以支持醫院在海外設立分院。
        因此,隨著台灣社會人口老化以及民眾對身心健康需求提高、醫療機構為配合因應醫療保健政策變革和政府組織再造與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發展之政策方向,醫療照護機構比過去任何時期都需要人才培育。
        面對未來醫療照護服務模式的不斷變革,數位科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1.重新定義醫療照護服務決策的數位整合支援、持續型臨床監測、針對性治療(如手術用3D列印技術)以及使用更小的可攜式設備等新興功能將有助於加速醫院處理急症的效率。2.將數位化導入患者體驗導入數位和人工智慧技術,協助改善流程,並增進患者體驗。3.強化人才發展透過流程機器人和實證為基礎之方案,讓照護者有更多的照護時間,而非將時間耗費在記錄病患狀態。4.透過技術提升營運效率導入數位供應鏈、自動化及機器人等技術,提升營運管理和後台效率。
未來醫療照護機構領導人才所需之核心能力,目前的博士研究課程多半受限於既有的修業要求與規範,亟需打破既有框架。產業博士學位學程有助於跳脫單一學門學理論述主體性的侷限,針對機構的願景挑戰、問題建構及研究方法尋求創新的轉型與整合,調和專業間可能的創新整合。
  • 發布日期:113-11-14
  • 更新日期:113-12-13
  • 發布單位:醫務管理研究所
gotop